| 服务门户 |

学术交流

当前您的位置: 首页 - 科学研究 - 学术交流 - 正文

我院邀请专家开展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专项指导

时间:2025-10-22点击数:

为切实助力学院青年教师高效备战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,破解申报过程中的难点堵点,提升教师申报成功率,10月20日19点30分,我院特别邀请北京交通大学李海粟副教授,通过腾讯会议(会议号:676792684)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专项指导报告。学院近40位计划申报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青年项目的教师准时参会,整场会议持续近3小时,氛围热烈且成效显著。

李海粟,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光波技术研究所副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入选北京高校“青年英才”培育计划,担任北京交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。长期从事太赫兹信息光子波导理论与器件集成方面的研究工作,以第一/通讯作者发表期刊论文22篇,包括:Optica论文1篇,APL Photonics邀请论文1篇,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内封面论文及卷首页论文2篇,谷歌学术H指数23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(C类)1项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。目前担任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项目评审专家、《红外与激光工程》第二届青年编辑委员会委员,多次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工作。

报告中,李海粟副教授结合自身案例,聚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与青年基金(C类)申报核心需求,系统指导基金申请书撰写:选题需紧扣国家战略与学科前沿、立足研究基础;研究方案要注重技术路线、方法选择及成果设定的逻辑性;创新点提炼方面,他分享了如何从研究视角、技术方法、应用场景等维度挖掘独特创新之处,避免创新点模糊或与已有研究重复。同时,他还分享格式规范、预算编制、代表作标注等“避坑技巧”,帮助教师规避失误。

报告结束后,进入互动交流环节。参会教师围绕基金申报中的具体疑问积极提问,问题涵盖青年基金与面上项目申报差异、研究基础薄弱情况下如何提升申报竞争力、创新点与实际研究结合度等方面。李海粟副教授针对每位教师的问题,都给予了明确、详细且具有针对性的解答,同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,会上互动频繁,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。

此次会议搭建了教师与专家交流平台,有效解决了申报困惑,提升了教师的申报能力和信心。下一步,学院将持续关注教师科研需求,通过系列指导活动、搭建交流平台,为教师科研提供更有力支持,助力学院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。

(编辑:周宣任 审核:陈茂庆)